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环翠区坚持“公益+市场”理念,率先探索社区运营模式,引导各类社会主体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搭建平台载体,以低效闲置空间引入专业优质服务
搭建一个合作平台。联合山大成立社区运营中心,搭建起“一中心、三维度、八场景”的框架生态,先后对近200处社区空间资源发布“红色招募令”,引入社会主体106家。
建立一套准入标准。从加强标准化入手,区级制定社区便民服务资源地图使用指南等指导意见,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参与社区空间运营的规范性、公平性。
设立一个公益基金。采取共建单位支持一块、入驻商户补充一块、社区自筹一块的方式,探索设立“社区运营公益金”,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已筹集资金70余万元,收集解决居民“小修小补”等方面“微心愿”332个。
创新“合伙”模式,以社商联动丰富社区服务场景
围绕解决治理难题。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物业服务能力不足等场景,探索引入国企、社会组织等联办物业公司,通过“先服务后收费”“公益+低偿”等方式,兜底运营老旧小区空间。比如,指导社区通过居民自治对开放式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实施错时停车,先后为13个老旧小区规划增设停车位767个,增加收益48.5万元。再比如,推动环翠楼街道引入国运下属物业公司成立“海城社区项目部”,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从基础性向专业化转变。
围绕丰富居民服务。聚焦全龄化、多样性,开展“社区运营推介会”、“威海红帆”公益创投等社会企业培育活动20余场次,丰富社区便民商业、托育养老、医养健康、文旅休闲、技能培训、智慧生活等服务场景,打造了“公益市集”“社区学校”等一批服务品牌,推动87个社区党群服务空间功能迭代升级。比如,鲸园社区联合10家社会组织开办“社区夜校”,由社区低租金提供场地,市场主体让渡部分收益,为居民推出书法、乐器等12门“点单”式课程,用“一杯奶茶的价格”填补了社区在中青年群体中的服务空白。
健全管理体系,以专业高效保障运转常态长效
构建新业态孵化体系,扶持更多优质项目。与山大等高校深化“校地合作”,先后招募200余名相关院系大学生作为“青年规划师”,抓住威海旅游市场火爆升温的有利契机,通过增设社区文创产品、海岸线特色墙绘、美食地图等运营项目,串联社区文化旅游路线,新打造“古陌早市”“东山旅途驿站”“新威附路城市书房”等10余个“社区游”网红打卡点。
完善监管机制,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联合民政部门编制《社区运营公益金设立运行指南》,明确社区运营收益的责任主体、使用方式、日常管理、公开公示等,在社区、镇街分设子母账户,建立从发起到终止的全流程制度指引,确保社区运营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下步,环翠区将持续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运营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统筹调动社会资源、市场化资源参与社区共建、解决治理难题的能力,优化丰富居民服务场景,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