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亩土地流转生金
——记临港区汪疃镇汪疃村党支部书记于忠亭
走进位于汪疃镇驻地南侧的毓景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草莓大棚内,一垄垄红透的草莓散发诱人的香味。
在6号大棚里,60岁的李文强穿梭在草莓垄间进行梳果,他告诉记者,这周末,有个两百多人的旅行团要来采摘。
“多亏了于书记!” 李文强说,他做梦也没想到,生态园这么火,如今,他每年不仅能拿到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而且,还有近4万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富裕。
李文强口中的“于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忠亭。在农业休闲旅游项目风生水起的当下,于忠亭顺势而为,带领村民流转1700亩土地,做起了休闲旅游大文章,闯出了一条致富增收新门路。
流转土地发展采摘园
2007年8月,村里举行换届选举,时年45岁的于忠亭高票当选为村支书。
汪疃村位于威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工业受到限制,决定了它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纯农业村。
农村出路在哪里、农业怎样发展、农民如何致富——作为1203户大村的当家人,于忠亭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土地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随后的几年里,于忠亭有机会参加了全省百名支部书记培训班,又到江苏苏州农村参观学习,当地的土地流转、旧村改造经验让他看得心血沸腾。
“汪疃村拥有3000多亩耕地,我们何不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园项目。” 2012年10月,从江苏考察回来后,于忠亭暗下决心,要带领大伙闯出一条“汪疃模式”来。
为获得村民的支持,于忠亭和村委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汪疃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分发到各家各户,详细说明流转土地的目的、将来的好处等等,广泛征求意见。
经过4次党员会、2次村民代表大会,最终汪疃村确定了3种土地流转方式:村民自愿将其承包地使用权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一次性出让给村集体;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土地转让给合作社经营,保本分红;在合作社项目区内没有土地的本村村民,可以按村民土地承包年限、总价,一次性购买1亩至10亩土地,以此土地入股合作社。
3种方式较好地照顾了所有村民的利益。短短2个月,汪疃村546户村民自愿将1710多亩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汪疃村土地流转工作法也被威海市委组织部收录到《红船与金桥——基层党建工作20法》一书中。
2013年1月,于忠亭成立了毓景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注册了威海毓景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流转出来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吸引外来资本以分社形式入驻生态园,发展苗木、花圃、垂钓园等项目。
此外,汪疃村还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吸收村民入社,不仅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还进行种子、肥料、农药“指导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协管”。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采摘园建起来了,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如何进一步趁热打铁,让村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改善民生,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便成了于忠亭的不二选择。
这些年,于忠亭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欣赏:经常走访村民,关心村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为解决村里大龄青年住房和旧村改造用房问题,汪疃村建成和兴东区4栋居民楼和兴西区4栋居民楼。
村里环境差,影响村庄形象,于忠亭带领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硬化路面,绿化街道,亮化村巷,铺设自来水管线,修建水塔,让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水,并建设了露天群众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场所供村民娱乐健身……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给大家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改善村民生活,他还建立起完善福利制度:每年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两次,老人节期间发放福利;凡考上二本以上大学均给予奖金;每年七一期间,为建国前老党员提供特殊贡献补助金;在村民合作医疗上,每年为村民补助农村合作医疗费 ……
对于一连串项目的成功实施,于忠亭有着很深的感悟。
他说,当村干部,要村民利益摆在首位,像村居工程,除上级给予的补偿政策以外,村集体还给予村民更多的政策性补偿和资金扶持;
他还说,当村干部,要懂得吃亏,多年来,他把所有集体收入都用于改善村民生活,自己却主动放弃工资,从未领过村里一分钱工资。
人心都是肉长的。眼看于忠亭为全村人的幸福忙碌着,村民的心被暖热了,“于书记是我们知寒知暖的好书记!”
在于忠亭看来,他能做的、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他说,毓景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发展基本走入正轨,正在向科技农业发展,接下去还要整治村南头的河道,继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让更多村里人过上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代表感言:
每个村的情况不同,作为村干部,我们要立足村情,走出一条符合本村的致富路子,村里无论怎么发展,都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
——于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