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党代表风采

杨秀丽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1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女当家”的为民情怀



十四年兢兢业业,为百姓谋幸福;十四年自强不息,带领群众奔富路。在她的带领下,原先黄垒河畔那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她就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南黄镇院后村党支部书记杨秀丽,一个用胆魄和智慧搭起百姓幸福桥,用心血与汗水绘出农村新画卷的当家人。


勇挑重担  一心为公赢民心

院后村共有村民200户,450人,位于南黄镇南端,一不靠山二不靠海,地理位置偏僻,全村村民祖祖辈辈都是从土里刨食,曾是全镇不起眼的落后村。

2003年,院后村的老支书离任时,提名时任村妇女主任、从文登嫁过来的媳妇杨秀丽担任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消息一出,村里顿时议论纷纷。但是,不服输的杨秀丽觉得女人一样能顶半边天,于是,她毅然挑起了院后村当家人的担子。

村集体欠账4万多元;银行贷款1万多元;村内无任何产业;环境卫生不达标……这是刚一上任的时候,杨秀丽所面临的巨大问题。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让杨秀丽头疼了好几天。为深入了解民情,那段时间,她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轮的走访下来,让我意识到,村内的陈年欠账是阻碍发展的最大因素。集体的钱是全村老百姓的‘血汗’,不清欠账,自己于心难安!”想到这,杨秀丽便着手开始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这期间,她组织召开了好几次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对村民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还印制了数百份明白纸,组织村“两委”送至每家每户。

村里有位收割机手以前为村集体外出作业时受过伤,落下2千多元的医疗费村里一直没报销,导致他心存抵触情绪,几年间没向村里交过一分钱。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杨秀丽亲自登门把医疗费送到他手中,让他非常感动,第一个带头把欠款补齐。凭着这份一心为民的执着和公正无私的态度,仅用几天的时间,杨秀丽就清理陈欠2万多元,有些暂时无力偿还的村民,也纷纷与村签定了限期交款协议。

杨秀丽上任的头把火,树立了自己在村“两委”中的威信,更让村民们心服口服,对她刮目相看。


科学发展  倾心为民趟富路

清除完债务后,2004年,院后村被列为当年的贫困村,由威海市检验检疫局包扶。“在得到一些物质帮扶之后,我们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表面很多问题都顺利解决。但我觉得,仅靠帮扶单位送钱送物,永远不可能解决贫穷的根本问题。实现富民强村,光靠‘输血’不行,必须自己会‘造血’!”杨秀丽告诉记者。

想到即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搞蔬菜种植发了家,嗅到商机后,她与文登文泰食品出口有限公司合作,在村里划出近200亩土地发展菠菜种植。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到了收获季节,菠菜全都烂在地里。第二年,他们栽种的地瓜又失败了。两次的打击,让百姓们有些丧气。但倔强的杨秀丽知道,越是最难的时候自己作为领头人就越要挺住。

第三年,杨秀丽经过多方考察,与莱阳东信富荣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这一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彩虹,杨秀丽也与这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北京秋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和村里合作开办秋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蔬菜种植。这一次,院后村的农业走向了高端,村里的经济又一次腾飞。

在经营过程中,杨秀丽敏锐地捕捉到健康养生的市场需求,有意将村里司空见惯的大饽饽营销出去。2012年,杨秀丽成立了肖氏食尚坊,带领十余位妇女专门蒸制大饽饽。几年来,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面食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特别是逢年过节,订单络绎不绝,最多时能有上千个。杨秀丽坚持以诚待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诺言,也赢得了无数的“回头客”。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村内的机动土地也日渐增多。2014年,杨秀丽瞅准时机,与周边村一起,协调调整了100多亩土地,又建设了一个采摘园,并成立了院后村自己的众帮专业合作社。“目前,园内种植了猕猴桃、桑葚、无花果等近20种水果,一年四季都可来采摘。园内的水池可用于垂钓,游客还可到小木屋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杨秀丽介绍说。


时不我待  朝夕忙碌惠民生

百姓腰包鼓起来了,杨秀丽便开始想着改善村里的居住环境。她上跑党委争环境整治名额,下跑村里宣传发动。在环境整治期间,杨秀丽不辞劳苦,每天都到施工现场进行指挥监督。

“环境改善事关百姓民生福祉。百姓期盼的要干好,百姓想不到的要替他们想到!”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杨秀丽多方筹措资金240万元,平整硬化街道、修砌花墙、安装路灯、新建健身广场,还规划了集村“两委”办公、便民超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中心卫生室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她的感召下,全村男女老少全上阵,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院后村因有黄垒河阻隔,往返文登非常不方便,为了筹措资金修桥,杨秀丽东奔西走,求本村在外能人,访上级水利部门。她的真诚和执着,终于让一座长280米、宽5米的跨河大桥在黄垒河上腾空而起。杨秀丽将这座桥命名为“院后民福桥”,寓意这座桥能为百姓带来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十四年辛勤耕耘,十四年春华秋实。2014年10月,杨秀丽再次以高票当选为院后村党支部书记,这也是她第四次连任。她个人在赢得村民赞誉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先后获得“威海市巾帼十杰””乳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当选省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代表感言:

村民的信任就是我肩上的责任,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为百姓谋幸福,带领村民奔小康,作好村子的当家人,当好致富的领头雁。

——杨秀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