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满古北社区
——记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古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花
当选为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后,环翠区鲸园街道古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花往党员群众家中跑得更勤了。她说,“只有更好地了解党员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并带到大会上去,形成有价值的提议、提案,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十几年来,王爱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为民服务时刻牢记于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居民积极开展社区工作,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前列。
社区党总支先后获得威海党建示范点、环翠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王爱花个人也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关切群众冷暖,当群众认可的好支书
社区是国家的细胞,是联接小家与国家的纽带。身为支部书记,王爱花的梦想就是为社区2876户、8600名群众带好头、服好务。
“十几年的社区工作,我深深感到社区工作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党委联系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要用责任心、热心、爱心、耐心、平常心,努力为居民群众服务,成为群众认可的支书。”王爱花说。
王爱花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直以来,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不管有多么重的任务,王爱花总以一个带头人的身份扛在肩上,倾情竭力,勇挑重担,全面提升小区综合环境面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2010年,王爱花积极争取,古北社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保温改造试点。2012年小区公厕重建,王爱花经常早上3点起来监工,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那时候居民中反对重建的声音也很多,王爱花顶着巨大的压力,一边劝解,一边工作。如今重建的公厕给社区居民带来很大方便。在提升社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王爱花立足实际,大胆探索,2013年在环翠区率先试点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每个网格400户居民、20-30名党员的标准,建立了7个网格、15个楼道党小组,织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打造“网格长+协管员+督导员+社会力量”的核心服务管理团队,并整合片警、律师、水电暖等8股民生力量进楼道,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居民家中。
王爱花认为,为民分忧解难,关心牵挂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是一名共产党员基本准则。这些年来,她总是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最快的速度办好居民所需要的事情,让居民群众感到暖心、贴心。
“可以说没有王书记古北社区也不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66岁的啜力是古北社区的一名党员,退休以后也加入到社区服务志愿者的队伍中。她说,在古北社区住了30年,她看着古北从一个老旧的小社区成长起来。平时居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王爱花肯定第一时间赶到,尽最大努力解决难题。
重视社区党建,引导社区居民共建“家社区”
王爱花说,作为支部书记,不仅要带好头,更重要的是要带好队伍,把最基层的社区党员、居民发动起来,凝聚在党的周围。
为此,王爱花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党建促管理,以党建优管理,党的温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全面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王爱花在环翠区率先开展了在职在册党员到社区报道,同时启动了开展了“支部建设进楼道、服务管理进楼道、作用发挥进楼道”“双16”党建课堂、“15回家”、“围炉夜话”等党建活动。其中,“12系民行”是古北社区今年启动的党建项目。这一项目就是每月12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辖区居民家中,送问候、送关爱、送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7岁的黄志德因脑出血导致瘫痪,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导致身体各项机能严重退化,老伴在护理方面负担比较重。在“12系民行”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王爱花联系华益社工组织在护理方面提供帮助和照顾,让党的关怀雨露洒在他们身上。
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中,王爱花还积极引导居民把社区当作自己“家”,倡导居民关心“家情”、踊跃参与“家务”。居委会牵头成立“家社区”居民自治理事会,下设古道热肠、美化环境、品味生活、和睦团结、活力文体等5个自治委员会、12个自治组织,每月召开“民情恳谈会”“党群民主议事会”,“自家事、自家议、自家解决”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作为极其普通岗位上的一名党员“带头人”,王爱花靠坚定的信念、辛勤的付出,成为班子团结的凝聚人,联系群众的贴心人,在干部群众中树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让“幸福花”开满了古北社区。
代表感言:
我没有做多么伟大的事情,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把基层群众的事情办好,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苦一点,累一点,心里都是幸福的。
——王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