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打造“准金融航母”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9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资产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80亿元;成立四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7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10万元,实现净利润4017万元,实现税收1539万元……在即将迎来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威海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国运")交出了这样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提速,国资国企改革渐入高潮。作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先行者,威海国运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己任,以实现资本裂变发展为目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威海国运正用心描绘一条新常态下的崭新发展之路。
  "不管经济冷热,我们都要始终站在为客户、股东和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勇说。

强化学习 金融"智库"迅速膨胀

  现有各类专业人才33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11人;硕士研究生9人;40岁以下人才28人,占总人数的84.8%;有金融、证券、投资领域从业经历的25人,占75.8%......
  成立仅仅一年,威海国运的帐下就集聚了如此多的"智库"资源,发展速度之迅猛令人称奇。
  然而,威海国运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国企改革的号角,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国资经营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着眼于弥补资本市场短板,通过资本运营促进全市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年9月30日,威海国运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全省地市级唯一的资本运营公司。
  在公司刚刚组建之时,既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模仿,更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几个人,有政府部门的,也有金融部门的。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如何在发展中寻求创新突破,这是摆在公司一班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学习无止境,学习是打开视野、创新发展的金钥匙。自己不会不要紧,要走出去向会的人学。"杨文勇说,在公司组建的过程中,他们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进而打开视野,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杨文勇以身作则,先后赴青海国投、武汉经发投、齐鲁证券、中合担保等地考察学习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外出学习,理清了公司发展思路,明确了公司功能定位,结合我市实际,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司的发展定位确定为"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己任,以实现资本裂变发展为目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资本运作理念,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和资本运营,努力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并以赶超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为目标,规划利用5年时间,努力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资产总额突破300亿元,培植上市企业1至2家,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领导班子层面,公司先后组织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带着问题去学,组织公司中层和全资公司、控股公司负责人参加山东省企业培训基地《MTP研修班》学习,掌握工作方法,寻找工作切入点;在员工层面,每周拿出半天时间,组织学习金融知识、法律知识、风险管控等,不断提高"能干会干干成"的能力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加快创新突破。

多元化投资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有了政府划转的股权和资产,如何激活"沉睡资源",做好增量资产,挖好第一桶金,集聚公司财富?
  为此,公司在吸收学习青海国投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采取边组建边开展业务,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和谈判,与荣成海达、文登阜昌物资、山东人和、荣成日鑫水产、荣成连海渔业等多家企业签订或达成控股和贸易融资业务,从去年11月4日开展第一单业务起,到去年年底,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在威海国运发展的历程中,并购重组威海港集团公司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年初,威海国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对并购重组威海港集团进行认真测算,于今年上半年投资27亿元,对威海港集团进行并购重组,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资到30亿元。
  并购重组后,威海港集团国有资源成功盘活,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如此一来,威海港集团由原来的为银行"打工",开始转变为为政府"挣钱"。
  不仅如此,他们还成立了老港投资发展公司,通过对老港的土地进行变性、评估、划转,为威海国运增加有效资产47亿元,公司利用这些资产在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融资,变"沉睡资源"为公司发展新优势。
  深耕威海这片沃土,威海国运持续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实现资本与产业融合,不断为威海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力量。到8月底,公司已累计实现投资50多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16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企业25家。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不论是城市化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投资做保障。怎样能让资本充分流动起来?这给新时期威海国运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课题。
  为此,威海国运从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以智引智""借脑生财""以钱生钱"的理念,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秀管理团队,先后设立威海中泰齐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海通齐东产业共赢基金、山东省城镇化投资基金、中泰齐东蓝色经济建设基金四支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功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我市产业领域,实现资本与产业融合,助推企业转调升级和经济发展。
  很多人都说,老老实实把公司管好就行了,搞基金不见得有多大回报,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对此,威海国运人很坚定。"企业兴则经济兴,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是威海国运的核心业务,也是实现公司裂变式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更是公司自身责任担当的体现。基金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规模大小,在于投资项目质量的高低和管理团队的市场化运作。"威海国运相关负责人说。
  很快,别人的话应验了。
  四家基金公司第一期需出资15.2亿元。为解决资金问题,威海国运联合券商、中介审计、评级、律师等机构,倒排工期,开展中票、短融和非上市企业公司债发行工作,为开展资本运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针对公司成立不足三年,满足不了券商发行中票、短融和公司债发行工作要求的情况,公司积极与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及券商进行沟通,采取模拟财务报表的思路,得到普遍认可。
  资本市场刀光剑影,有形却似无形。威海国运的资本运作看似波澜不惊、随手拈来,却个个俱是大手笔、件件俱是大动作。
  今年5月25日,公司与齐鲁证券合作设立威海中泰齐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基金规模为2亿元。
  "利用齐鲁中泰资本管理公司的管理团队,让基金实现市场化运作。"杨文勇说,这一基金主要投资于威海境内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和留学生、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以及境内优秀企业和具有快速成长潜力的企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产业发展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着眼于助推"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等战略,今年以来,共成立四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172亿元。威海国运将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新能源、大消费等产业,优先考虑威海市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城镇化建设、蓝色经济发展,以及已具备上市条件和较成熟的企业,扶持企业上市。

打好组合拳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问题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初创企业的轻资产性质,不能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使得他们始终游离在银行的视线之外。
  如今,在威海国运内部早已形成一个共识:金融投资服务的平台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和商业壁垒,"单打独斗"极易导致服务的个性化不足、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因此,在丰富金融服务内涵上,威海国运将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定位为实现全产业链金融投资综合服务,即整合运用各类金融投资工具,针对客户各产业链环节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性的资本服务,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结合——
  做实融资担保业务。利用注册10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努力搭建中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沟通、互信、融资桥梁,同时发挥国有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通过股权质押、设备和动产抵押、在建工程抵押、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质押、运输货船第三方担保等多种途径,为中小微企业、个人融资提供差异化的综合性服务,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撬动民间资本杠杆。利用注册5亿元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吸纳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投入领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今年8月26日,威海国运依托自身的金融服务专业背景,利用市民卡公司的大数据基础,成立了我市首家国有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齐东德丰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通过开展P2P个体网络借贷、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服务业务,进一步释放金融活力,盘活民间资本,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未来,我们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做大产业投资基金和融资担保、民间资本管理、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杨文勇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