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健全土地补偿金监管机制 切实管好用好“家底钱”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初村镇共有32个村(居),常住人口3.6万人,党员1312名。近年来,随着科技新城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共有20个村的2.4万亩土地被征用,土地补偿金高达4.8亿元。管好用好这一大笔钱,事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事关农村和谐稳定。为此,我们本着"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了"统一托管、集中核算、规范拨付、全程监督"的模式,收到了资金得保障、农民得实惠、农村得发展、社会更和谐的多赢效果。

一、坚持三方联动,实行集中托管。为防止土地补偿金挤占挪用,我们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采取财务集中托管的方式,建立镇、村、银行三方联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补偿金管理使用办法》,成立了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管协议,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将各村土地补偿金统一纳入服务中心银行账户,实行集中托管、专项核算。凡涉及土地补偿金业务,镇、村之间一律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不进行现金交易;凡涉及失地补助、福利等款项,一律通过转账支票直接拨到村民存折上,减少了中间环节。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在各村账下单设土地补偿金明细账户,实行一事一议、日清月结,每月与各村、银行核对余额,做到账账、账款、账实、账表、账单"五相符",确保账目清晰、有利监督。

二、把好三个关口,规范拨付流程。土地补偿金是农民的"保命钱",必须确保使用安全、规范。为此,我们从健全机制入手,实行全程监管,力求无盲点、无漏洞。一是实行一事一议,把好申请关。凡村级动用土地补偿金,都须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包片包村干部审议,在此基础上,3000元以下开支,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同意;3000元以上开支,需经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表决同意,才能提出使用申请。二是实行逐级审核,把好支出关。为确保规范支出,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初审,除审查村里提报的申请表、会议记录、表决结果外,还要听取包片包村干部的意见,并报分管镇长审核把关,凡没有履行规定程序、支出项目不详实以及包片包村干部有异议的,一律不予审批;对初审合格的,由镇党委组织召开镇村集中议事会议集体研究,必要时邀请区农经、审计等部门一起审议,最终经村负责人、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镇分管负责人及镇长四人签字才能生效。在银行支出环节,转账支票须有镇、村两级印章,缺一不可。为控制支出额度,要求每年福利支出不超过本村补偿金总额的5%,各项消费性支出不超过当年村集体收入,促使各村量力而行,确保细水长流、常年受益。三是实行上下联动,把好监督关。一方面,强化上级监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每月与各村、银行对账,通过镇村联合办公、党员"短信平台"互动交流、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跟踪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凡属虚报冒领、改变用途的,"冻结"账户一年;另一方面,强化群众监督,每月25日前在村务公开栏"亮底",公布账户余额及支出流向,真正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由于监管到位,10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擅自挪用补偿金问题,也没有因此引发上访事件。

三、明确三个用途,提升资金效用。管好钱是基础,用好钱是关键。为此,我们本着"精打细算,保值增值"的原则,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一是立足长远保民生。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共核发失地补助金5000余万元,发放福利1700万元,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指导各村共拿出3200万元,为1.6万余名村民办理了养老、医疗等保险,给失地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二是立足固本保运转。为夯实筑牢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先后从土地补偿金利息中拿出6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30处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党员活动室和活动广场,使得农村党组织安身有所、树象有形;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设立48万元不等的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基金,实行每季度一小考、半年一中考、年底一大考,年终综合业绩兑现奖惩,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立足发展保增值。为避免"坐吃山空",积极探索"以钱生钱"之道,实现村级经济滚动发展。抓住毗邻科技新城的区位优势,引导各村大力发展风险小、前景好、收益高的第三产业,盖厂房、建店铺、搞流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把关论证、扶持帮助,力促村级经济膨胀壮大。目前,全镇支出的1.67亿元土地补偿金中,有620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占支出总额的37%;有12个村借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高区初村镇党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