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并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强化实践导向,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要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增强担当,始终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年轻干部的培养不应只"重拔轻墩"。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均是经过历次磨练,经过艰苦环境和挫折考验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但凡"拔苗助长"起来的也终会慢慢枯萎、死亡。要想培养用得上、顶的上的好干部,必须从年轻干部抓起,而且还要给他们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打牢"根基",如若"根基"不牢,难免会在胜任更高工作时出现"差片儿"。"墩墩苗",虽然是农民种庄稼的"土方",但是确实我们祖先长期劳作总结出来的经验,而且庄稼的成活率也有明显提升。因此,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也应采取"墩墩苗"的方式,多压担子、多给锻炼机会、多实践,如此方能锻炼出"接地气"、综合能力素养高的好干部。
年轻干部培养不应只"抬轿驾船"。不论在什么年代,青年人都是希望,都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根本,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在实践中磨砺,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更应放下轿子、撤掉游轮,让他们"脚踏实地"的踩在土地上,踏踏实实的沉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去"见世面",去"经历风雨"。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到基层、到艰苦复杂环境历练的经验,又如何能够胜任越来越艰巨、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呢?因此,对于年轻干部培养,应该多压些重担,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让他们担当重任,考察工作水平、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考验政治品质和为民服务的意识,让他们树立"担当"意识和"公仆"情怀,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年轻干部培养不应只"看文说绩"。用纸笔来"表功说绩"的事情自古有之,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落在纸上的功绩也难免会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中不留痕迹,而真正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大好官们却能够流芳千古,被群众铭记,比如岳飞、包拯,比如焦裕禄、沈浩。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勇于承担起自己应肩负起的责任和重担,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走入民家,真情实意的为老百姓做好服务,不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本领,为民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自己应对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