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政策宣传队 党建工作队 发展服务队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4月1日,市委下发《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市第一批共489名党员干部奔赴党建工作薄弱的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书记"迅速转换工作角色,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队、提升党建水平的工作队、促进发展的服务队,立足派驻单位实际,围绕深入群众"大走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工作,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取得了初步成效。

  荣成市崂山街道大迟家村原来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落脚村,"第一书记"林培明到任后,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建起了1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带领村民发展果业生产,新上苹果、冬枣、桃等种植面积近200亩,目前生产形势喜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坐炕头、站街头、蹲地头,与村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唠嗑聊天,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喜所恶。"林培明如是说。

  这是我市"第一书记"履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市第一批共489名"第一书记"走出办公室,走近基层群众,以派驻单位为家,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头脑里琢磨的是强村富民,在实践工作中感受责任,用心智与汗水实现着后进党组织的发展嬗变。

派干部"沉下去"

为后进组织注入前行推动力

  按照中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和省委要求,今年4月,市委下发《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从市直和各市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

  应声而动。全市第一批共489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分赴全市最需要的基层党组织。

  他们有共同的职务:派驻单位党组织"第一书记"。

  他们有相同的职责:吃透社情民意、制定脱贫规划、协调政策落地、趟出致富路子、建强基层班子、建立管用制度。

  他们肩负着同样的重任: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队、提升党建水平的工作队、促进发展的服务队。

  "第一书记"能否迅速融入基层工作环境,时时牵动着市领导的心。6月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同志来到荣成市崂山街道地宝圈村看望了驻村的"第一书记",明确要求"第一书记"要"通过艰苦生活环境的锻炼、严格政治生活的历练和面对基层群众工作的基础训练,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要虚心向基层群众请教学习,铺下身子服务群众,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号角吹响,全局齐动。各市区、各单位积极响应,主要领导亲自抓,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突出选派重点,严格选派要求,让"第一书记"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机制、增投入、重效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各部门积极行动、帮钱帮物,当好"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镇街积极对接、密切配合,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

  "不改变后进面貌、不实现既定目标,干部不撤回、单位不脱钩",我市对"第一书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工作目标取得实效,自7月份以来,我市还组织开展了"第一书记"目标承诺活动,在前段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第一书记"们围绕组织建设、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做出承诺、明确实现和保障措施,接受监督。

  立下"军令状",他们倍感压力:这个"活儿"一定要干好。

沉下心来解民忧

在办实事中完成角色转换

  从机关干部到"第一书记",岗位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转变,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对于每一位"第一书记"来说,他们将直接面对广大群众,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局面。

  "告别风吹日晒街头坐,喜迎冬暖夏凉屋里乐"。6月18日,在文登市侯家镇小洛村装饰一新的老年活动室门前,记者看到了这副对联。这些变化得益于该村"第一书记"孙明喆的积极作为。在他的协调下,由文登市人社局投资80多万元,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小洛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多年未收回租金的鱼池重新承包……"以前,村班子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村里有人不管事,有事无人管,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小洛村村委会主任姜志刚说,现在好了,村班子团结有力,群众看到了希望。

  和孙明喆一样,"第一书记"纷纷立足派驻单位实际,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基层要发展,党建是根本。按照市里提出的"三抓三树三规范"的要求,"第一书记"充分利用派出单位党建工作优势,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上半年,共协调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2060次,议定党务、村务事项1868个;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培训784场次;指导建立健全机制运行、决策议事、民主公开、村务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580项。

  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按照"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和"有铭牌、有旗帜、有制度、有办公设施、有公开栏、有教育设备"的标准,"第一书记"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上半年,共争取单位投入资金物资1184.6万元、个人协调142.6万元,用于活动场所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工作,上半年,共争取单位投入资金物资2198.8万元、个人协调250.5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群众利益无小事,"第一书记"想方设法帮群众排忧解难。深入走访调研,主动协调服务,争取支持帮助,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半年,共走访群众40909户,办实事4985件,接待、处理群众咨询3688起。

  发展才是硬道理,"谋发展"是全市"第一书记"工作的最终目的。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派驻单位实际,认真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培植发展优势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共引进特色产业项目82个,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75万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2325亩,为农民增加年收入1018.8万元。

打造广阔平台

在服务基层中锻炼干部

  如果说,"第一书记"带给基层党组织的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发展的力量,那么新的岗位为"第一书记"提供的则是一个锻炼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第一书记"通过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收获着一条条感悟,积累着一份份经验。

  荣成市虎山镇东山后村"第一书记"房建山刚进村时,村里干部和群众对他充满质疑与排斥。但他没有气馁,"要想让老百姓支持你,必须想事干事。"他把工作重点放在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内刘井河污染问题上,多方协调筹集资金40万元整修河道,彻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接着,他又盘活村内闲置用地,村民每人每年可发放1000元福利补贴。现在,村里老百姓说:"房书记,以后再有谁叫你走,我们就把他赶出去。"

  乳山市白沙滩镇桃村李家村"第一书记"李梁驻村后,结合实际,多方争取支持,发展蔬菜大棚,整治村容村貌,规范村级运行机制,短时间内使桃村李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通过驻村我深感当好'第一书记’,必须坚持'公’字当头、'干’字为先、'情’字为本。"李梁说。

  和房建山、李梁一样,选派"第一书记",不仅为基层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更成为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激励干部深入基层,我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激励机制。

  选派前,各级都组织了集中培训,明确提出"第一书记"要定好位,发挥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帮带引领作用;要明确职责,摸实情、干实事、谋发展、抓党建;要树立良好形象,低调行事、遵守纪律。同时对"第一书记"实行分级管理,市委组织部负责面上工作的调度协调服务,日常管理由任职单位所在的上一级党(工)委负责。"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要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实绩考核等方式,确定等次计入干部本人档案,并向派出单位反馈。"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将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一书记"派驻工作正如春雨润物,播撒着收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