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威海英才

带领农民致富的传奇农民——记省乡村之星宋修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带领农民致富的传奇农民

——记省乡村之星宋修金

 

    每天清晨,无论是雨雪冰霜,还是骄阳似火,在乳山市下初镇巫山村北金桥花生专业合作社前的空地上,总会停满汽车,少则十几辆,多则上百辆。乘车从全省各地远道而来的皆是赶"农民科技大集"的农民,给他们授课的是金桥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修金。

    今年69岁的宋修金是个地道的农民,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但是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多年的实践学习中,宋修金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粮食增产增收种植方法。

    据了解,早在2007年的时候,宋修金种植的苹果亩产量就达到2000斤,大豆亩产量达到800-1000斤,花生亩产量超过1500斤。能取得高产,按他的话来说,不仅在于其四十余年的种植经验,还由于其善于总结、讲究科学。他将种植划分为土壤改良、种子选育、肥料施用和配套技术四个方面,在各个方面下足功夫:使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使土壤疏松;选育优良品种;不用普通化肥,使用多元螯合复混肥、"鱼蛋白肥"……众多环节多管齐下,才创造出高产成绩。他应用这套方法进行作物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的平均亩产增收30%以上,出色的单产成绩,让众多的农民和专家感到吃惊不已。与此同时,他对果树的培育也有相当成就,他自创的苹果"倒垂直修剪法",能使苹果第二年结果、第三年丰产。

   2003年,宋修金因为对市面上的肥料不满意,于是突发奇想,准备自己造肥料。说干就干,宋修金开始埋头研究他理想中的肥料。5年中,宋修金通过查资料,不断试验,并且与国外农业专家合作,终于研制出了多元素螯合态复混肥。肥料研制成功了,为了让农民用上放心肥,宋修金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肥料的商标,并且成立了公司。为防止市场上出现假冒产品,现在合作社副理事长宋吉涛专职负责肥料生产和推广。据宋修金介绍,这种螯合肥其成分除氮、磷、钾外,还包括多种中微量元素,而其中很多中微量元素是从荷兰进口的。这种肥料既可以作底肥,也可追施和冲施。"果树的早产、丰产离不开这种螯合态肥料,不但能提高产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苹果的品质与保质期。这种肥料不但适用

于果树,也适用在其他作物上。"

    "自己富了不算富",这是宋修金致富之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早在1983年,他就开始培训农民。1986年,因为在农技推广方面成绩突出,他还获得了"全省农村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2006年,眼瞅着身边的老百姓从地里挣点糊口的钱还是那么费劲,农民们还是没法富裕起来,宋修金心里很着急,便开始有了点想法。他在挨个做好家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忍痛把自己的两亩葡萄园刨了,并且用果园换了近邻的空地,创办起了科技示范园。按照当时的价格,一亩地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这一锄头下去,家里一下子少了五万元左右的收入。

    就这样,宋修金斥资20万元创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搞起来了。有了示范园,宋修金的科技交流愈发地吸引人,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农民科技大集"逐渐形成。

    随着名气的不断扩大,胶东地区的农民纷至沓来,每天少则几十,多则上百。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宋修金每天给他们免费授课,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组织大家互相交流种植方式和心得体会。随着前来学习的农民越来越多,新技术开始匮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2008年,宋修金通过土地流转将示范园扩建到60多亩,包含了胶东地区种植的花生、苹果、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将通过认定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放在示范园里建立样板田。他还联系了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将专家们在实验室里的最新研究成果汇聚到这里进行基地式种植,更直接地帮助农民接受新技术,免费让全国各地的农民前来学习交流。乳山市大孤山镇邹家村农民程金玉在接受宋修金的培训后,花生的年产量翻了一番,玉米也增产了30%-40%。她高兴地说:"宋老师把他所知道的种植方法全都告诉我们,而且不嫌麻烦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受益很多,真是太感谢宋老师了!"像这样,在听完宋修金的讲课,并按照他传授的方法种植之后,很多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作物产量:冯家镇沽水头村村民于云峰种植的10斤花生种子,比以往多收了140斤;农民张德信的花生亩产量由原先的500斤提高到1100斤;牟平区玉林店镇小宅村村民于建港的玉米亩产量由原先的900斤提高到2000斤;龙口市诸由观镇郝家村农民曲作周从宋修金推广的新技术里"淘宝"后,产出的绿色无公害金钩韭菜卖到60/公斤,亩均增收近万元,现在全村的韭菜种植户都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烟台市芝罘区的徐敏学习了大樱桃防裂口技术后,大棚里产出的优质樱桃量提高了15%,每亩可增收600多元……

    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种地的好经验,宋修金还自掏腰包,定下规矩:谁要是在科技大集上现场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当场奖励2000元现金。农民李海涛提供了根治金龟子的好方法,战桂礼将自家优选的花生种献了出来……他都奖励2000元,并且将技术和培育的种子进行免费发放推广。

    2009年,宋修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被农业部授予"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称号。他种植的小麦颗粒饱满,颜色油绿,宋修金说:"这就是运用科学技术种植的结果,建立科技示范园,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运用科学技术种植农作物的优势,把种植技术更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更多人参观、学习。"

     "作为一个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老农民,我觉得我应当把余热发挥出来,不断帮助农民增收,在短期内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发家致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宋修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他一直梦想着编织一张遍布全国的农技推广网络,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盘活现有的农技推广资源,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广大农民,将亿万正在寻求致富门路的农民纳入这张科技推广网络当中。为了织起这个农技推广网络,宋修金逐步建立起三层农技推广网络:市级带头人、镇级带头人和村级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无论层次高低、级别大小,宋修金对他们都有这样共同的要求:一定要在农村务农,一定要有耕地搞示范园,而且务农水平高于普通农民。另外,政治思想水平要高,愿意把好的技术跟别人分享,愿意帮助农民致富。如果宋修金发现哪位农技推广带头人不再符合这些条件了,第二年就要进行淘汰。

    宋修金不仅在"草根阶层"中获得了爱戴,也吸引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关注目光。2008年,原国家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国家农技推广中心党委副书记陈金发以及山东省农业厅的相关负责人,都曾到巫山村实地考察,了解农民科技大集的运作情况。看完之后,业内的各位领导专家都对宋修金的这套模式非常赞赏。陈金发当场有感而发地说:"我想干的事,老宋干成了!"他认为宋修金搞的培训加示范的模式是个很好的新生事物。

 几年来, 宋修金培训的农民达到了2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改变家庭的命运。给予土地勤劳的汗水,土地会回馈人们丰硕的秋实;给予农民真挚的付出,农民们会在心里给他树一座丰碑。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宋修金荣登"中国好人"榜,同时荣获威海市助人为乐模范。宋修金,一个普通农民,已经成为了数万农民的"老师"和"偶像",一个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草根专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