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工作动态

创新机制“造才” 优化环境“聚才”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3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谈如何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

记者:围绕现有的高层次人才,我市制定了哪些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

  负责人: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以往出台了《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威海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威海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出台了《威海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和《威海市优秀创新团队评选表彰暂行办法》。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支持鼓励他们进修深造,优先参与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等;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力争五年内培养10个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20个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对选拔出的优秀创新团队将给予15万元奖励。

  在《关于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十百千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即:到2012年培养10个左右学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外领先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在我市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选拔培养10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带动1000名学术技术骨干和优秀后备专业技术人才。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市委、市政府还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并协调当地高校、科研机构设立面向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客座研究岗位。引导企事业单位设立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的特聘科研人才岗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办工程硕士班,并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费补贴。

  记者:我市出台哪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如何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负责人: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倡导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鼓励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工作或为我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引进的博士以上急需高层次人才,其配偶工作需随调并已落实接收单位的,由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优先办理调入手续,其配偶工作需随调但未落实接收单位的,由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帮助落实接收单位,其未成年子女入学,可允许其在市区内择校,免交择校费。对不迁移户口,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工作合同的高层次人才,聘用期间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记者:市委组织部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我市高层次人才素质和水平?

  负责人:今年以来,围绕如何提升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我们曾先后多次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和建议,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今年3月份,我们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为期7天的全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5月份又对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了自主创新专题培训,有效了提升了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开办了"威海发展论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我市党政、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对话交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座谈讨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沟通、学习和提升素质的平台,目前论坛已举办7期,社会反响良好。

  615日,我市正式设立了威海人才协会。协会的成立为我市各类优秀人才与党委、政府,与社会之间搭起了新的桥梁,为各行业优秀人才服务威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近期,人才协会将组织开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宣传文化、律师、农林水专家、博士等方面的人才沙龙,每两月一期,每期确定一个主题,为各类人才沟通交流提供平台。

  记者:市委组织部如何创新服务理念,在举办"专家下基层"系列服务活动中,使专家所学与基层群众所需实现有效对接?

  负责人: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市各方面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送健康、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系列服务活动。

  420日,"专家下基层"活动在环翠区鲸园办事处正式启动。此后,活动相继向部分社区、村镇延伸。借助农村大集、社区广场,专家们开展了现场咨询、义诊、分发宣传材料、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专家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现场辅导和示范,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专家到社区和农村参加了义务服务活动。下一步,"专家下基层"活动将普及到全市每一个镇、办事处,力争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尤其是贫穷落后村,为基层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