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下初镇河南村有一个葡萄研究会,该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8月。目前该研究会已发展会员8866人,基地十万多亩,每年创经济收益三亿多元,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农户脱贫致富,该研究会在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最佳农民研究会",会长曹玉波因为在带动农户致富方面成绩卓著,先后被评为"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十佳文明个体劳动者"、"威海市十佳市民""全国光彩之星"等荣誉称号。1998年又当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乳山市政协常委。
但曹玉波最喜欢别人叫他"葡萄大王",土生土长的曹玉波现年54岁,1951年出生于下初镇河南村一个贫苦家庭,文革时期初中毕业的曹玉波毅然抛弃了到工厂上班的机会,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多学点本事,给全村做出个样子,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河南村穷乡僻壤,全村六百多户没有一个工副业项目,靠种几亩薄地怎能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跑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曹玉波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致富信息。1983年,曹玉波根据《农业知识》刊物的一条葡萄致富信息。和妻子摘了三天的松球卖了二十八元钱,踏上了去青岛的客车,找到了青岛李家沙口村的李老汉,一连七天吃、住、干在李老汉的葡萄园,诚心取得真经回。他跑上跑下,筹资、划地。最终通过银行贷款1500元,从青岛购买了一批巨峰苗木,种植了两亩葡萄。1984年两亩葡萄收入一万元,其轰动、辐射效应可想而知。前来学习、取经、购苗的群众挤破了曹玉波的四间小屋。他的家也就成了群众的技术咨询站,在他的带动下两年时间河南村发展葡萄一千多亩,年创收超过300万元,80%的农户靠种植葡萄脱贫致富。
为了实行"以点带面,共同致富"。1991年8月在曹玉波的倡议下成立了"乳山市葡萄研究会",曹玉波任会长。研究会负责苗木供应、品种引进改良培育、资金筹措,为葡萄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葡萄销售。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为农民免费进行技术培训2000多次,曹玉波亲自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各个分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仅乳山市范围内经曹玉波培训的农民就达6万多人。2003年2月曹玉波被滨洲市人民政府聘请为滨洲市林果科技顾问。十几年来,曹玉波帮助葡萄户销售葡萄6000多万公斤,创社会效益9000多万元。由于曹玉波讲诚信、服务周到,每到收获季节,前来收购葡萄的客户络绎不绝,曾创下了一天销售葡萄30多万公斤的记录。
曹玉波发了,但他没有大款的派头,用他的话说:"我不喜欢摆阔气,一个庄稼人老实本分最好"。至今他住的还是老辈留下的四间平房,吃穿很简朴,连送儿子到工厂上班的第一天仅给了他二百元钱,作为生活费用,并要求他注意节俭不要乱花钱。但对老百姓他却很大方,1992年本村一位老人因患急性胃炎,无钱住院忍着剧痛在家里躺着就是不去医院,曹玉波知道后带上两千元钱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康复后逢人便说"没有曹玉波,就没有我这条老命"。对外地客户曹玉波更是有求必应。由于好多媒体的报道曹玉波的名声很大,全国各地的客户通过多种形式要求进行技术指导,仅手机通讯费用他每月就要花费2000多元,他在同客户通话中从来都不嫌麻烦,仔细解答客户的咨询。1998年春,威海市环翠区一个下岗职工想种葡萄,但苦于没有资金,曹玉波无偿的送给他2000多棵优质苗木。2003年4月,曹玉波为乳山市残联捐赠价值10万余元的葡萄苗木,2003年10月15日为乳山市大孤山镇胡家村少数民族户捐赠价值11万余元的葡萄苗木。据统计,曹玉波先后为贫困户捐赠苗木100多万株,为抗洪救灾、希望工程、社会福利捐款20多万元。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葡萄事业,曹玉波积极开发葡萄新品种,现在乳山市葡萄研究会已成功培育了早、中、晚熟葡萄新品种二十多种,成品苗木100多万株。但是我们的葡萄大王并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正着眼于未来的发展。2003年9月份,韩国葡萄研究会通过了他的葡萄产品鉴定,决定与他合作,联手开发国际市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现在他正在试验用牛奶喂葡萄,提高葡萄的营养质量,经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品尝鉴定:喂了牛奶的葡萄口感好、营养丰富。为了打造绿色葡萄品牌,他正在拟定申请注册"大乳山葡萄"系列,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