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5300名员工的大一型轮胎生产企业,涉足轮胎、机械加工、房产开发、餐饮服务等行业。长期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共生产轮胎711万套,实现销售收入51.9亿元,利税3.8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员工培训先进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成山牌轮胎还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大轮胎品牌"、"最受消费者欢迎第一品牌"。
一、提高人才意识,把"蓝领"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要使先进的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81年轮胎行业大调整时,成山集团因没有列入国家定点轮胎企业而面临倒闭。就在此时,技师田世民的一项重大发明,使企业摆脱了困境。当时在轮胎行业中,刚刚兴起一种新设备,双模轮胎硫化机正在取代落后的硫化罐,但因硫化机造价高达30多万元,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技师田世民主动组织16名技工进行技术攻关,先后成功研制开发了SL—1200×2和SL—900×2双模轮胎硫化机106台,每台造价仅为3万元,比购买同类设备每台节省27万元,为企业节约技术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硫化机的研制成功,不仅使成山牌轮胎质量超过国家标准,而且还被评为当时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受到化工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轮胎行业进行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成山集团也因此依靠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一举跨入全国60家轮胎定点企业,使企业步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一名普通的技工,改变了整个企业的命运,使我们对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市场的竞争表层是产品的竞争,深层是技术竞争,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对此,我们树立了"人人是人才,行行出状元"、"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行人才先行的战略。根据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人员的不同特点,我们建立了"三线"人才动态开发机制,为具有不同专长的员工提供发展空间,把技能人才与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摆到同等重要位置,支撑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格局。由此,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培养造就高级技能人才计划被纳入成山集团人才战略发展规划。
二、完善培训模式,锻造一流"蓝领"队伍
长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场发展趋势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需求,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省委提出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后,我们及时确立了"解放思想,拼抢机遇,强力拉动成山快速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企业培训机制,多途径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一是实行脱产轮训。成立了员工学校,对全员进行脱产轮训,所有员工的学习成绩与个人工资奖金挂钩。脱产培训期间的工资奖金按成绩高低评定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种档次计发,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二是校企共建。投资2000多万元,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办班,开设了橡胶工程、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班,累计培训中、高级技术工人468人,并获取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较好提升了技工队伍素质。
三是聘请名家授课。高薪聘请了国内外轮胎专家到厂现场指导培养技工人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办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企业人才速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是外出培训。定期选派操作能手到国内外进行技能培训,先后派遣350人次到英、美、德、荷兰等国家深造,通过委派学习,不仅学到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先进技术,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个人素质,为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开展园区培训。为了适应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加快高级"蓝领人才"的培养,我们与北京大学共同成立了"荣成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创建了"荣成北大科技园"。通过荣成北大科技园,建立一个高标准的"高级蓝领培训基地",以加强高级技工队伍建设,缩小高级蓝领的需求缺口。一方面将围绕成山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自身所需的新型高级蓝领人才。另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人力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培养高级蓝领人才。
近年来,我们先后对4864名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率达98%以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掌握了橡胶工艺、机械、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学到了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回到岗位后,主动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他们把培训中学到的价值工程理论"优选法"、"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ERP"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共制定出生产工艺、工装设备整改方案184份,提出改进车间管理及模拟市场运作意见和措施230项,创综合效益1924万元。半钢生产部6名技工用岗位培训中学到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严格每道工艺技术落实和工序检查,采用标准动作操作法控制产品质量,有效解决了子午线轮胎动平衡低而不稳的难题,确保出口产品达到了外商的要求,为公司出口创汇增添了新的亮点。他们发表的"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子午胎动平衡"科技成果,被国家经贸委授予国家级优秀创新成果奖。
三、强化制度创新,健全"蓝领"培养保障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技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留住、用好高级"蓝领",为企业发展贡献出才智,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以利益驱动为主的动态激励机制,做到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
一是推行了技师竞聘上岗制度。制定了《成山高级技师、技师评聘管理办法》,每两年进行一次技师评聘,对聘任的技师实行年度技能考核、业务考核,考核合格后聘用,形成了评聘分开、能解能聘的动态激励约束机制。技师、高级技师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待遇,并提供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竞聘上岗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生产操作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晋升空间,坚定了广大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的信心,促进了各类技能人才的成长。
二是实行了高级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获得高级技工资格证书人员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月薪2500元;获得中级技工资格证书人员享受工程师待遇,月薪1800元。此外,对技工人员实行年终奖励,奖励的发放与技工的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紧密挂钩。去年,有6名高级技工在目标管理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绩,集团每人奖励一辆捷达牌轿车。
三是完善了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制度。出台了《成山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规定每两年开展一次高级技工人才评选活动,每次评选出10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50名"技术能手",每人每月分别享受300元、200元津贴,有效期两年,期满后可重新申报;每年跟踪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者撤销荣誉称号,取消津贴。这一办法的实施,使技能工人倍受鼓舞,纷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献计出力。前段时期,公司引进价值86万美元的子午线轮胎钢丝带束层压出线,由于PC机自动程序消失,造成整条生产线瘫痪,在跑遍国内无人修复,电告美方公司又迟迟没有回音的情况下,作为曾被公司推荐出国深造的青年电器维修工人丛江滋,主动揭榜攻关,共打入161个字节,使这条生产线死而复生。他还将此项成果整理成科技论文,发表在《轮胎工业》技术专刊上,无私向全国同行业推广,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无法计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本人先后荣获市、省级技术革新能手。更重要的是一批批自学成才的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他们解决了生产技术、工装设备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其中有3人被国务院授予政府津贴专家待遇,有3人晋升教授级高工,有6人荣获省部级优秀科技工作者,有206人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奖励,形成了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操作能手、优秀技师金字塔式的技能人才结构,从而为成山集团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