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威海英才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山东华夏集团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9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山东华夏集团始建于1985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集团员总资产近18亿元,工3800余人,涉及到塔机、药业、医药批发、出国劳务、技工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华夏"塔机连续7年销量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7%,"华夏"商标荣获行业首块"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企业实现税收6000万元,其中在威海地区实现税收3882万元,在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中国168行业纳税10强排行榜"中,华夏集团位居建机行业前10强,并连续5年入围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榜50强,多次荣获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私营企业"、"文明私营企业"、"优秀私营企业"等荣誉称号。2003年开工建设的华夏药业生态园,总投资已超过3.7亿元,已开发新药53种,预计今年集团产值可突破20亿元大关,企业规模和实力得到了快速膨胀。
回顾华夏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感触是,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靠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企业只有人才济济,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立足一个"请"字,以诚招才
    在华夏集团每一次发展和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都广泛搜集信息,选定企业发展需要的能人,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994年,华夏决定上马塔机项目。项目起步时,迫切需要一个既懂管理又通技术的老手。总经理听说某塔机厂有位车间主任从事塔机生产十几年,是位人人敬重的行家里手,便决定招贤纳才。为了请到这位能人,总经理亲自赶到他家,没想到热心肠遇上了冷脸子,他客客气气地接待,就是不提应聘的事。但总经理并不气馁,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来来回回往返了20次。真诚所至,金石为开。1996年春天终于请到了这位塔机"土"专家,不仅保证了塔机项目的顺利起步,而且为企业打出了一个活广告,使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慕名而来。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此后,公司采用各种方式招揽人才,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塔机小厂,一跃成为全国塔机行业的龙头老大。
    为了提高塔机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我们又把目光瞄上了中国建机行业泰斗梅琨。总经理夏春亭曾4次到沈阳介绍华夏集团的情况,阐述发展思路,并与其家人结交成朋友,邀请他们全家利用节假日到威海旅游,同时参观企业。此举深深打动了梅工和他的家人,在众多企业等待他退休后招聘和原单位返聘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华夏,退休后第9天就来到了威海,并针对华夏塔机档次定位低、利润少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山东华夏重工有限公司的建议,以拓展企业发展的。
    二、坚持一个"用"字,以能选才
    华夏是一家涉及建机、药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也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为此,我们坚持能力、业绩至上原则,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职称,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拔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不同层次的人才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吴建华是一位从吉林到威海打工的青年,仅有高中文化水平,刚开始在华夏烧锅炉,但他敬业好学,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艺,自学电工。夏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就把他安排到安装公司,他利用别人吃饭喝茶的时间学习电盘安装,仅用一个小时就学会了装盘技巧。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2000年公司把他安排到宁夏维修站。在宁夏期间,他对用户百问不厌,随叫随到,当地的用户和业务员都亲切地称他"吴站长"。公司接到用户和业务员反馈的信息后,认为他是个好苗子,2001年正式任命他为宁夏维修站站长,之后又任命他为宁夏办事处主任兼维修站站长。2003年,仅吴建华一人就为华夏集团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销售额。
    三、强调一个"稳"字,以情留才
    华夏集团是私营企业,人才来源主要靠市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私营企业不牢靠、不稳定,因此人才去留的随意性很大。为了解决人才流动大的弊端,我们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稳定人才队伍。一是用事业感召人才。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分析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让他们看到华夏发展的希望,感觉到在华夏工作有前途。二是实行人性化管理。我们在厂区醒目的位置安放了一块"员工您好", 的大型双面喷绘标语牌,在车间外墙书写着"华夏是勤劳者的乐园"、"员工是华夏的脊梁"等标语,使员工一走进华夏就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投资700万元建起了公寓宿舍楼、员工餐厅和集会、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党员和职工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活动,使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三是用优厚待遇留人。连续几年来,华夏员工平均工资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另外,企业每年还拿出200多万元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四、注重一个"位"字,以强引才
    华夏集团之所以在塔机销售如日中天之际,果断进行战略调整,选择药业生产,是因为考虑到塔机相比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劣势:一是塔机技术含量很低;二是塔机的市场容量小,仅有50亿元左右。在调整之余,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跨行业经营是企业大忌,但形势逼迫,只能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发展方向。为此,我们把药业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不看资历,不论年龄,破格为有才、有德的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以人为根本,兴华夏伟业。
    建立一支适合企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重要策略。为引来高层次人才,并将他们留住,我们采取了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异的措施和方法。药业属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就按其行业特点,采取了生产、科研分离的办法,把威海作为生产基地,重点招聘大专、大本人才,满足生产各种工序的需要;而将科研机构放到北京,重点招聘高级研发人才。目前,我们在北京招聘了2个博士后,以他们为主建立起了松散型科研所,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并与全国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华夏药业的腾飞做好了技术人才准备。
    为推动华夏药业走上规模化之路,自2003年3月我们总投资22亿元建设一座集生产、科研、培训、环保于一体的药业生态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5亿元。2006年园区建成后,将具备60亿元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到2010年完成两个集团的百亿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软硬件方面的大投资建设和宏伟的远景发展目标,省内外其他一些制药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慕名而来,并在华夏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
    五、培植一个"源"字,以校育才
    近几年来,华夏集团主要围绕"战略调整、规模经营和弹性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做"创新发展"文章,企业逐步得以发展壮大,但企业发展的同时,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基于这种考虑,并且针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攀升的现实,我们果断决策,创办省级技工学校。2005年1 月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我们投资1.28亿元,大手笔、高起点成立了山东华夏技工学校,一期工程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已在启动中。华夏技校今秋首期招生1600名,计划4年内在校生超过一万人,目标进军高级技术学院行列。在办好中高级班的同时,华夏技校加大拓展短期培训,充分满足社会新生劳动力、下岗职工及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需求。随着我市"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建设不断推进,华夏技校不仅能为华夏集团今后更大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也必将会为威海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