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产生了强劲的需求。我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造条件,积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校办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多年来,我们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惟学历论"等人才陈旧观念,严重束缚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全国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后,我们对新的人才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人可以成才,行行出人才,我们把这一新的人才观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既尊重知识,也尊重技能,技术工人和"白领"一样大有作为的浓厚氛围,围绕市场需求因材施教,给学生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班主任管理教育、团的工作中广泛开展科学人才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自尊自强精神,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发奋成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我们把在各行各业成绩优异的往届毕业生的事迹编辑成电视节目,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让他们赶有方向,学有榜样。我们一方面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为学生学习和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又注重学生的仪表形体训练和服装设计,塑造新时代技术工人的风采。目前,全体教职员工认识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广大学生立志成才、自觉成才在学校已蔚然成风。
二、严格教学管理工作,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狠抓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坚持从严治校,培养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力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信誉度。为了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加强教师实践技能锻炼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学历教育以提高其科研和开发能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与竞赛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培育技能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并发挥其作用。我们不惜重金广招贤才,通过采取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科研院所、行业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课培训,定期选送教师到部分高校培训,鼓励教职员工自修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坚持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注重过程管理的原则,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检查评比、听课评议和作业检查等。在全校开展了学生评议教师、教师评议教师、学生评议后勤、教职员工评议行政人员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为制造业基地做贡献
90年代末,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实行内引外联,新上了机械装配、橡胶、旅游、服装等专业,改变了过去只有车钳电等传统专业局面,拓展了专业覆盖面,扩大了生源,及时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受到企业的好评。同时,我们与威海市10多个骨干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关系,并且与3个大型企业联办专业,实行定单招生分配,提高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校赢得了信誉。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我们紧盯企业科技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创办了数控机床、汽车、造船、电子商务等专业,投资新上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实习设施,使我校的主导专业教学实习设施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由于专业设置合理,调整及时,社会需求不断上升,招生量连年递增,毕业生供不应求。
省政府做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 建设,按照国外制造业和外国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及出口加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师资力量,并依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培训技术工人。去年我们对已有的专业进行了全面的理顺和调整,规范了数控、高钳、烹饪、电子、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实习教学,投资完善了电子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数控编程室,及时筹备高级汽车修理、高级焊接、高级服装专业,为提高专业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先后与两所美国社区学院、一所日本院校、两所韩国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在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和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韩国的造船企业、日本的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培训技术工人联系。与3家劳务出口公司建立了合作培训研修生协议。2004年5月,我校与韩国伽耶船业签订了合作培训造船技术工人的协议,双方共同投资新上了造船教学实习设施,第一批60名学生已赴韩国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将作为技术骨干到韩国伽耶船业在荣成造船企业就业。今年3月又与韩国新星大学签订协议,合办美容专业,学制为两年。通过与国外的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学校专业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专业招生的吸引力,在去年的招生过程中,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长。
四、实施名优带动战略,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我校从建校开始就以创建名校为目标,提出了"创百年名校,育技术精英"的口号。近年来,我们通过办好名牌专业、培养明星学生等一系列措施,叫响了技工学校这一品牌。一是办好名牌专业。建校以来我们开设的专业比较多,要把所有专业都办成名牌专业、拳头专业有点不太现实。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重点扶持了烹饪、车工、汽车、焊接4个专业,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这4个专业打造成真正的名牌专业。烹饪专业曾在威海市技工学校系统技能竞赛中,连续五年囊括团体第一,包揽个人前三名。焊接专业两名学生在2002年全省"济钢杯"技能大赛中,代表威海市参赛,分别获得了第1名和第3名的好成绩。目前,这4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上一直很抢手。二是大力培养"明星学生"。我们在抓好正常学习培训的同时,通过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这些" 明星学生"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2000年以来,我校学生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得前3名的达60多人次。2004年在威海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中,我校包揽了所有6个项目的个人第1名,5个项目的团体第1名,4个项目的个人前3名。在市教育局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中我校5名参赛学生获得了2个个人第1、3个个人第2的好成绩。我们先后培养了一批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技能人才,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已有120多人担任了车间主任以上职务的技术带头人,18人获"山东青春立功奖",1人被评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这些明星毕业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在校学生发奋学习、积极向上、苦练技能的积极性。
五、高规格建设新校区,努力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我校的快速发展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新校区的决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目前,由同济大学设计的占地670亩的新校园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新校区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实习车间、艺术中心、图书楼、体育馆等,可容纳学生8000名。二期工程完成可容纳学生15000名。新校区依山傍海,风景宜人,校园建筑随坡就势,错落有致,追求与自然的协调。新校区按照现代技术学院的要求,教学、实习等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极大地提高我校的教学实习质量,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在建设新校的同时,我们按照技术学院的标准改善教学实习设施,调整专业设置,增加高级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决心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期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新校区建设成为办学条件高标准、学校发展高速度、服务社会高效益、人才培养多层次的现代化技术学院,为培养现代化的高技能"金蓝领"人才,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