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组工在线!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队伍 / 威海英才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9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三角集团始建于1976年,现有员工6000人,总资产38亿元,以生产经营轮胎为主业,年生产能力1100万套以上,其中子午胎800万套,产品出口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角集团是全国520家重点联系企业集团和山东省24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经济效益连续六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世界轮胎行业50强排名第12位。多年来,三角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人才观,把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落实责任,逐步建立完善有效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员工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为三角集团的快速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以来,公司连年被评为威海市企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和2004年均被授予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一、以先进理念为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威海市建设出口加工基地,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和国外轮胎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大好机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管理思想,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人是人才"的企业人才观,在做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的同时,全力构筑高技能培训平台,下大力气培养高技能的员工队伍。我们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方向,以创建学习型班组和提高技工素质为重点,以增强技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为目标,引导技工以工作促进学习,用学习推动工作,造就了一支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技术人才,走出了一条"智能型、高技能"的员工培训新路子,为企业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多方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是充分利用内部师资力量,培养技能人才。首先,强化新员工培训。对新员工培训采用"4211"入职培训模式,即"四学两看一新一带"。"四学",就是学企业文化、学企业规章制度、学轮胎工艺、学做职业人;"两看",就是看厂容厂貌、看企业发展愿景;"一新",就是意识革新;"一带",就是导师带徒,使新员工在短时间内尽快了解三角,融入三角。其次,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推动岗位技能培训。对新上岗人员,按岗前培训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关键岗位人员严格考核,持证上岗。2005年,累计为重点工序培训新上岗人员395人,为新上岗的368人发放了上岗资格证书。第三,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线,提高操作水平。各车间每周一、三、五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集中进行岗位技能、工艺理论与标准化操作培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先进操作方法,分享经验,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共培养初级工595名、中级工864名、高级工298名。最后,举办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过技术比武、导师带徒、质量活动小组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提高员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了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培养了员工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子午胎二车间成型主手王昆,2001年进入公司工作, 2004年取得成型工序初级技术等级证书,该同志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车间的管理工作,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其中备料车的安全改良、胎体的压合方法等建议均被车间采纳,为车间安全生产、提升质量做出重要贡献。2004年在公司组织的标准化操作竞赛中,他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被评为标准化操作样板。
    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2000年至2004年,先后与市技术学院举办了三期业余技校班,经过一年的文化课学习,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提高了学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学员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三期业余技校班共培养硫化、成型、炼胶等工序中级工150余人。其次,利用全省每年5月、11月统一组织的特殊工种鉴定时机,及时组织技术工人参加特殊工种培训。2004年,先后有274名电工、116名焊工、29名电梯工、15名行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并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经过学习后,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大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如子午胎六车间钳工维修班长刘洪海,1992年进入公司工作。多年来,立足本职本岗,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并能做到学用结合,先后进行了成型机供料架改造、二段成型机胎筒托盘等30余项设备技术革新工作,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绩显著。2004年在公司半钢子午胎增容技改项目中,他带领班组成员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6台成型机的搬迁、安装调试工作及38台硫化机充氮化改造工作,为公司的规模扩充做出突出贡献。该同志还结合公司实际需要积极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到2004年,共有4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在技工队伍中树立了榜样。
    三、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技能人才队伍的活力
    利益导向是现代企业用人的基本导向之一,没有与技能人才需要相匹配的激励政策,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其成就事业,也不利于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同时,这部分人员的技能及其运用技能所创造的财富,也需要得到公司的肯定。
    一是用特殊待遇稳定骨干人才。多年来,按照《技师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实行技师职务津贴,标准为每月津贴50元。
    二是用优厚待遇留住特殊岗位、特殊工种关键技能人才。2003年,公司专门制定了《关于对载重子午胎成型主手等人员实行岗位补贴的实施办法》,对本单位从事子午胎生产的成型、钢丝压延、维修等工序高技能人才按技术等级不同每月分别给予100元-400元不等的津贴。技能人才的成长既需要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不断激发技能人才拼搏进取的精神。今年我们又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拟定了《三角集团有限公司优秀技工选拔实施方案》,对优秀技工职务津贴重新进行调整,并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以更好地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以情感人。多年来,公司除在待遇上给予技能人才一定的倾斜外,还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浓厚氛围,激发了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增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动力。如公司各类先进人物的评选,技能人才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几年,有王昆、刘刚等多名优秀技能人才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对劳模,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给予一周的带薪休假旅游,并提供国内外旅游费用和一次免费健康查体。公司还充分利用公司报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真正使优秀技能人才"香"起来,"响"起来。在他们事迹的带动下,公司形成以知识创造效益,以行动奉献三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通过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200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出口收汇同比增长61%,利税同比增长44%,上交税金3.4亿元,员工人均薪酬收入达到1.8万余元以上,公司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